成人罐頭保單,在2024年如何規劃?用真實世界的數據,告訴你合適的作法!

成人罐頭保單,適合18歲到45歲之間的多數人。

用作應對早逝、失能、重病這三種人身風險。

本篇以不同的人生階段與年齡,提供一些規劃上的參考。

會先針對各種人生階段,進行深入了解與分析,且提供數據支持。

然後,提供一個成人罐頭保單的案例規劃,讓你當方案模板。

若時間有限,建議直接看你的人生階段,之後看實際規劃案例。

內容目錄

1. 成人罐頭保單,是什麼?

罐頭保單,是以高性價比,作為保障規劃的核心理念。

架構上,是用一個低保額的終身型主約,加掛多個一年期附約。

因為是用多個一年期附約,才能做到高保障,低保費的效益。

可以同時移轉早逝、重病、失能,這三種人身風險。

一開始,這是用在新生兒保單規劃,後來才衍生成人罐頭保單。

1-1. 嚴格來說,成年人沒有一體適用的罐頭保單

因為成年人的需求多變。

像是,人生階段、生活工作、經濟情況等。

這些條件,每個人都不同,會影響人身風險與保險規劃。

一般來說,成年後的人生分成五個階段。

  • 年輕單身族,25歲到30歲,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 雙宿雙飛族,30歲到34歲,已婚人士,但還沒有小孩。
  • 養兒育女族,35歲到54歲,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有房貸的。
  • 職場待退族,55歲到64歲,子女已出社會,沒有經濟負擔。
  • 退休老年族,65歲以上,離開職場,養老含飴弄孫。

成人罐頭保單,比較適合人生早期的三個階段。

年輕單身族、雙宿雙飛族、養兒育女族。

至於,後兩個階段,職場待退族、退休老年族。

如果有累積足夠資產,可以選擇自行應付人身風險。

就不見得一定要用成人罐頭保單的方式來解決。

若是資源不夠,還是能用成人罐頭保單的模式來做規劃。

只是保障的整體效益沒那麼好。

1-2. 確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會說明四大重點。

背景情況、面對的人身風險,必要規劃的保單、注意事項。

且會盡可能提供足夠的統計數據支持。

協助你在事前,最大程度了解真實世界的情況。

對於數據解析,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度不同。

這裡提供風險矩陣圖和風險應對流程,讓你參考。

2. 單身族的成人罐頭保單

對於第一次想要買保險的人來說。

往往最大的困擾是面對諸多保險商品。

卻不知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

除了少數了解金融商品的人。

大部分的人也只能聽業務員或者親朋好友的介紹,從中挑選來購買。

正因如此,有些人也許在購買後。

會逐漸發現當初投保的保單,似乎不符合自己的保障需求。

或者等到每次要繳高額保費時,才知道自己可能負擔不起。

這時候後悔,大多也只能默默承受自身權益可能受損的苦果。

所以將介紹購買保單時的基本指引,來保障保戶自身權益。

2-1. 顧好自己的年輕單身族

對於單身族來說,大部分年齡介於24歲至29歲左右。

也就是從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到尚未步入婚姻階段的人士。

這個群體的經濟能力,大多由於剛進入職場開始工作。

收入基本上普遍不高,並且銀行存款相當有限。

在負擔方面,多數是一人飽就全家飽的狀況,並沒有沉重的家庭壓力。

在日常生活上,通勤的交通工具大多是機車。

而身體健康方面,除了先天性疾病外,多數健康狀況良好。

2-2. 意外傷害風險高

對於年輕族群而言,最常見的風險是意外傷害。

像是機車一族在上下班時,不幸遭遇車禍碰撞所致。

這時輕則擦傷骨折,重則失能或死亡。

這時可能會需要到門診就醫。

也可能住院開刀治療。

或者,嚴重到失能未死時,就會需要麻煩家人來照顧自己的餘生。

2-3. 必備意外險與失能險

單身族的基本標配有4種。

有意外險,失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及意外傷害醫療險。

2-3-1. 意外險,建議投保額度500萬

主要針對意外致死的風險。

年輕單身族,病死的可能性較低。

多是因為意外車禍突然離世。

第一,25歲,每1萬人,有5人會死;最常因事故傷害掛掉,有3成。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25歲到29歲,每1萬人,有5人,在當年度死亡。

這些年輕族群死因,以事故傷害致死最多。

近10年的死者中,每1百位,有27人。

其中機動車傷害為大宗。

所以避免死亡風險,用意外險為主。

第二、建議必須有意外險,額度500萬。

這個保障額度,除了意外險外。

若有保汽機車任意險,駕駛人保障的部分,也可以考慮算入。

這筆錢,主要用作三點。

首先,可以用來處理身後事。

其次,照顧或回報父母。

如果有父母要養,其實最好是用壽險保障。

如果因預算有限,這個年齡段,用意外險也是可接受的方式。

萬一真的意外早逝,可留作給父母的養育成本。

最後,如果是半殘不死,用來強化失能後的生活保障。

2-3-2. 失能險,建議投保額度一次給付300萬,分期給付5萬

主要是保障失能風險。

年輕單身族,如果突然殘廢,最麻煩的是,還會活很久。

若嚴重到要別人長期照護,對家裡經濟打擊重。

衛福部身心障礙者統計可知。

第一、25歲,每1百人,約有2人失能。

在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口。

每1百人中,約有2人,會是身心障礙者。

第二、失能多是因為疾病引起。

從身心障礙者統計來看。

每1百人,有34人,是後天疾病引起。

再來,約有25人,是意外傷害所造成的。

從這,就可以說明,只用意外險來移轉失能風險,是不足夠的。

因為疾病引起的失能狀況,意外險是不保障的。

第三、25歲到29歲,發生失能,是可以活很久的。

這是從衛福部2012年的深入調查統計可知。

身心障礙者,在這年齡段,不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失能狀態。

失能後的平均餘命,至少45年以上。

就算是極重度的障礙程度,也能再活42年。

第四、25歲失能後,多數失去工作能力。

從統計來看,25歲到34歲,有6成,是沒有勞動力的。

也就是超過一半是工作失能的程度。

無法自己賺錢養自己。

第五、生活開銷水平不高,依然對家庭經濟影響大。

在這個年齡層的身心障礙者家庭的花費。

家庭平均每月開支1.4萬。

每10戶,有8戶,月開支在2萬以內。

看起來,花費部分還可以。

不過,這樣的花費水平。

仍然造成,3成的家庭,賺得不夠花。

也就是,要吃老本或者外援,才能過日子。

在經濟壓力的感受上。

有6成的家庭,曾經對於照護費用,感到吃力。

可以說大部分的家庭,無法輕鬆應對這種經濟壓力。

所以,失能後對於家庭的經濟上,衝擊是不小的。

第六、有一半的人失能後,是需要別人協助生活。

每1百人,有46人,生活上需要別人協助。

更嚴重的,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每1百人,有16人,需要別人長期照護的。

這些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

可想而知,要有家人犧牲工作,來全職照護。

不然,就要花錢請看護來照顧。

第七、25歲的失能需求,要有990萬才行。

我們做個壓力測試。

試算條件:

假設,在25歲失能,極重度。

自己無法賺錢,相當於強迫提早退休。

然後,估計可以再活42年,每月照護費用要2萬元。

這樣的條件下,現在要有990萬,才能應對。

這時,將可能造成家人的經濟上的嚴重負擔,因此,不可不慎。

第八、建議以失能險,和失能扶助險為主。

一次給付的失能險,保額300萬。

每月給付的失能扶助險,保額5萬。

不建議優先規劃長期照護險。

因為給付標準較高,通常要嚴重失能,無法自理程度,才有保障。

2-3-3. 實支型住院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20萬

主要保障住院風險。

現在住院很多都不會超過一周。

第一、25歲,每1百人,有5人需要住院;大約住一周出院。

衛福部醫療統計年報可知。

在24歲至29歲的年輕人。

每1百人,有5人,當年度曾經住院。

住院天數,平均是住7天出院。

所以這個年齡層,住院可能性低於全體。

真的住院了,也不會住很久,大概一周就出院。

第二、25歲,每位住院患者,一年住院1.3次,花掉健保6.2萬點。

25歲到29歲的住院患者。

每人住院件數,平均是每年1.3件。

每件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4.8萬。

每人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6.2萬。

由於住院自費部分,變數很多。

目前沒有官方統計可用。

只有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提供每家醫院各種自費醫材價格。

所以,提供住院的健保點數,作為參考。

根據雜誌統計,針對自費醫材部分。

有2成的人,花10萬到100萬以上。

另有2成的人,會花超過5萬。

這些還不包含其他自費部分。

像是病房升等費、手術費之類的。

第三、建議以實支實付型為主,日額型為輔。

在保險商品上,住院醫療險,分成日額型,與實支型

日額型,是依據住院天數給錢的。

由於住院天數不多,日額型的保障效果,相對有限。

不論是因意外受傷或者生病住院,都可以藉由實支型醫療險來轉嫁。

住院時,可能有的自付醫療費用。

對於收入不高的年輕人來說,可以減輕住院造成的經濟壓力。

而且現在實支型產品,多有二擇一的選擇權。

也就是說,如果住院時,自費部分不多。

自費金額,低於日額型保障,選擇日額給付,較有利。

相反的,高於日額型保障,選擇實支實付,較有利。

實支實付型,規劃上,以住院雜費的額度為依據。

實務上,通常建議20萬以上,較為適宜。

2-3-4. 意外傷害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10萬

主要保障意外傷害時的醫療費用。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也常發生。

像是,跌倒、車禍、燒燙傷之類的。

特別是年輕人,血氣方剛,容易衝動。

若是因為意外而就醫,幾乎在門診就完成治療。

第一、25歲,每1百人,有4人發生過因意外需要就醫。

國健署國民健康統計可知。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每1百人,有4人發生過。

再往年輕一級看。

18歲到24歲,每1百人,有7人發生過。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陸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每1百人,有4人發生過。

再往年輕一級看。

18歲到24歲,每1百人,有9人發生過。

所以,因為意外事故需要就醫的比率不低。

第二、因意外就醫,多數在門診完成治療。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8成有門診,3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1成有住院。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陸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8成有門診,6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1成有住院。

所以,因為意外事故就醫,大多只在門診完成治療。

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可能性少很多。

第三、建議用實支型意外險,來保障門診就醫。

由於實支型住院醫療險,只有保障住院時的自付費用。

年輕人因為意外傷害就醫,這時不見得會住院。

大部分是在門診或急診,就能處裡好。

在門診就醫,若有自費部分,住院醫療險是不會給付的。

此時,意外傷害醫療險,就有保障。 

意外險,實支保障部分。

實務上,通常建議10萬以上,較為適宜。

2-4. 避免高額保費

挑選原則高保障低保費。

選購時以定期型為主,主要是這時的年輕人收入有限。

如果選擇終身型,恐怕無法負擔高額保費,或者有保險配置不完善的問題。

其次,選擇有保證續保。

這樣只要保戶願意繳保費,保險公司就不能拒絕。

可以避免將來有一天體況變差,或有理賠紀錄,保險公司拒保。

2-5. 小結

年輕單身族,意外風險高。

這個年齡的族群,多數還不是家中經濟支柱。

因此,以照顧好自己,不要造成家人麻煩為重點。

而在各項風險中,以意外造成的死亡、失能及就醫為主軸。

意外險與失能險最為重要。

在保險配置上,基本要有意外險,失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及意外傷害醫療險。

心有餘再考慮其他險種。

而投保時,以定期型與保證續保,爲選擇要點。

避免高額保費造成的經濟負擔。

3. 頂客族成人罐頭保單

隨著近年薪資成長幅度不大,而且養兒育女的成本提高,再加上不穩固的退休金制度。

逐漸有年輕人選擇結婚後,暫緩傳宗接代。

希望能再打拼幾年,等經濟條件更好時才做打算。

或者,計畫不生小孩,好好享受二人世界的人生。

對於這類頂客族,在保險規劃上要如何配置?與單身族有何區別?

3-1. 雙宿雙飛的責任

這裡所談的頂客族,年齡大多在30歲至34歲上下的已婚人士。

通常在社會上工作數年,邁入輕熟男女的人生階段。

普遍經濟狀況尚可,會有些許資產。

通常這類夫妻,大多是雙薪家庭。

在收支方面,工作收入高於社會新鮮人。

生活成本上,多數只要負擔自己,頂多要孝養雙親。

資產部分,會有一些銀行存款,可能已經買車,甚至買房。

如果善於理財投資,會有累積一些金融資產,像是股票、基金等。

在負債方面,由於購置車子或房子,所以會有部分資金來自貸款。

故每月開始會有車貸房貸需要繳交。

假若財務觀念比較不好,或許會有一些卡債與其他債務等。

在身體健康方面,除了少數先天性疾病,大致來說健康無虞。

不過有些人,開始因為工作、基因遺傳等的關係。

這時可能會有部分疾病產生,譬如癌症。

在交通方面,通常會是開車與騎機車兩種方式交替使用。

3-2. 保障意外與癌症風險,還可能有的高額房貸

頂客族的風險重點在意外失能、癌症、房貸。

通常這個族群,主要避免意外事故造成的醫療、失能或早逝。

像是遇到車禍就醫,嚴重的殘廢,甚至死亡。

一旦失能後,就會產生龐大的照護費用。

另外,要開始留意癌症方面的疾病醫療與照護。

雖然兩夫妻還沒有小孩,但可能剛剛買房。

通常債務上,還有很多的房貸要還。

如果突然因為意外或癌症去世。

那麼另一伴,就要接手償還龐大的負債。

3-3. 壽險、意外險、失能險尤為重要

對於頂客族來說,基本需要投保的險種,大致要6種。

有壽險、意外險、失能險、住院醫療險、意外醫療險、重大傷病險。

3-3-1. 壽險,建議保額500萬

要保障非意外的死亡風險。

由於婚後的人生旅途上,不在是自己一人,需將另一半納入規劃考量。

而這階段通常有計畫,或者已經買車買房,將伴隨著會有貸款要償還。

第一、30歲,每1萬人,有7人去世;病死的,多因癌症或心臟病。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30歲至34歲,每1萬人,有7人,在當年去世。

這些人的死因中。

每1百人,有17人,因癌症,位居第二。

有8人,是因心臟疾病,為第三。

第二、有房貸的,建議要有壽險,額度不低於欠銀行的錢。

由於頂客族,有不少身上都有債務,或照顧責任。

如果突然去世,這些經濟責任,就會出現問題。

個人債務方面,通常以房貸為最常見。

根據聯徵中心房貸授信統計可知。

在房貸族中,30歲到35歲,佔一成。

沒還完的房貸,2022年,每件631萬。

若是剛借的房貸,2023年第3季,每件909萬。

因此,為了避免自己,因為疾病因素,離開人世。

將債務遺留給家人,或者上有雙親要照護。

這些將造成處理上的難點,要開始把壽險納入投保規劃。

3-3-2. 意外傷害險,建議保額500萬

主要保障意外身亡和失能的風險。

第一、30歲,因意外事故死亡最多。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這個年齡段的人去世,最多的是因為事故傷害。

過世的每1百人中,有18人。

基本上因為動機車事故所致。

想當然爾,也是因為有不少肉包鐵的機車通勤族。

即便晉升開車族,也免不了意外車禍的風險。

第二、建議買意外險,強化意外失能保障。

這個保障額度,可以用作三個地方。

首先,可以用來處理身後事。

其次,照顧配偶,或父母。

最後,萬一是半殘不死,用來強化失能後的生活保障。

3-3-3. 失能險與失能扶助金,建議保額300萬與每月5萬

失能險,主要是保障失能風險。

根據衛福部身心障礙者統計可知。

第一、30歲,每1百人,有2人,出現失能。

30歲到34歲的頂客族。

每1百人,有2人是身心障礙者。

第二、失能多是因為疾病引起。

從身心障礙者統計來看。

每1百人,有49人,是後天疾病引起。。

其次,每1百人,有18人,是意外傷害所造成的。

從這,就可以說明,只用意外險來移轉失能風險,是不足夠的。

因為疾病引起的失能狀況,意外險是不保障的。

第三、30歲到34歲發生失能後,可能再活40年。

這是從衛福部2012年深入調查統計可知。

身心障礙者,在這年齡段, 失能後的平均餘命,有40年以上。

就算是極重度的障礙程度,也能再活38年。

第四、失能後,不太能夠賺錢,來養活自己。

30歲到34歲,有6成,是沒有勞動力的。

也就是超過一半,是工作失能的程度。

無法自己賺錢養自己。

第五、在生活開銷方面,水平不高,仍對家庭經濟影響大。

在生活開支方面,30歲到44歲的身心障礙者。

家庭平均每月開支1.5萬。

每10戶,有8戶,月開支在2萬以內。

看起來,花費部分還可以。

不過,這樣的花費水平。

仍然造成,4成的家庭,賺得不夠花。

也就是,要吃老本或者外援,才能過日子。

在經濟壓力的感受上。

有7成的家庭,曾經對於照護費用,感到吃力。

可以說大部分的家庭,無法輕鬆應對這種經濟壓力。

所以,失能後對於家庭的經濟上,衝擊是不小的。

第六、在生活照護方面,不少是需要別人幫忙。

30歲到34歲,每1百人,有46人。

生活上需要別人協助。

更嚴重的,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每1百人,有16人,需要別人長期照護的。

這些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

可想而知,要有家人犧牲工作,來全職照護。

不然,就要花錢請看護來照顧。

第七、30歲的失能需求,要有889萬。

我們做個壓力測試。

試算條件:

假設,在30歲失能,極重度。

自己無法賺錢,相當於強迫提早退休。

然後,估計可以再活38年,每月照護費用要2萬元。

這樣的條件下,現在要有889萬,才能應對。

這時,將可能造成家人的經濟上的嚴重負擔,因此,不可不慎。

第八、建議以失能險,和失能扶助險為主。

一次給付的失能險,保額300萬。

每月給付的失能扶助險,保額5萬。

不建議優先規劃長期照護險。

因為給付標準較高,通常要嚴重失能無法自理程度才有保障。

3-3-4. 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20萬

主要保障住院風險。

生病住院大多一周以內會出院。

規劃以實支型為主,保障醫療費用。

另可加日額型為輔,保障看護費或薪水補貼。

第一、30歲,每1百人,有6人需要住院;平均住一周出院。

根據衛福部醫療統計年報可知。

30歲-34歲,每1百人有6人,當年度曾住院。

而住院天數平均是7天,皆低於全體平均值。

第二、30歲,每位住院患者,一年住院1.3次,花掉健保6萬點。

30歲到34歲的住院患者。

每人住院件數,平均是每年1.3件。

每件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4.7萬。

每人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6萬。

由於住院自費部分,變數很多。

目前沒有官方統計可用。

只有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提供每家醫院各種自費醫材價格。

所以,提供住院的健保點數,作為參考。

根據雜誌統計,針對自費醫材部分。

有2成的人,花10萬到100萬以上。

另有2成的人,會花超過5萬。

這些還不包含其他自費部分。

像是病房升等費、手術費之類的。

第三、建議以實支實付型為主,日額型為輔。

在保險商品上,住院醫療險,分成日額型,與實支型。

日額型,是依據住院天數給錢的。

由於住院天數不多,日額型的保障效果,相對有限。

實支實付型,規劃上,以住院雜費的額度為依據。

實務上,通常建議20萬以上,較為適宜。

雖然這個階段的收支水平來說,比單身期好。

同時,也可能每個月都有貸款要還。

對於醫療費用的承受能力不見得較高。

如果生大病住院,突然要花幾十萬醫療費用。

很可能也會有金流上的壓力。

若在住院的情形下,還需要他人看護時。

就很有可能需要,配偶或家人,請假來照顧。

而對這些家人而言,也可能正處於職場的拼搏階段。

請假會造成一定的競爭壓力。

不然,就只能花錢請短期看護。

這樣仍然會有一筆為數不小的費用。

因此,不管是因意外受傷,或者生病住院。

都可以藉由實支型,搭配日額型的醫療險。

來轉嫁經濟或其他方面的壓力。

3-3-5. 實支型意外傷害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10萬

主要保障意外傷害時的醫療費用。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也常發生。

像是,跌倒、車禍、燒燙傷之類的。

若是因為意外而就醫,幾乎在門診就完成治療。

國健署國民健康統計可知。

第一、30歲,每1百人,有4人,發生意外需要就醫。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每1百人,有4人發生過。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陸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每1百人,有4人發生過。

所以,這個年齡段,因為意外事故需要就醫的比率不低。

第二、意外就醫,多數在門診搞定。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8成有門診,3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1成有住院。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路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25歲到44歲,8成有門診,6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1成有住院。

所以,因為意外事故就醫,大多只在門診完成治療。

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可能性少很多。

由於實支型住院醫療險,只有保障住院時的自付費用。

若是因為意外傷害就醫,這時不見得會住院。

大部分是在門診或急診,就能處裡好。

在門診就醫,若有自費部分,住院醫療險是不會給付的。

此時,意外傷害醫療險,就有保障。 

意外險,實支保障部分。

實務上,通常建議5萬到10萬,較為適宜。

3-3-6. 重大傷病險,建議投保額度100萬

主要保障重病風險。

由於,近年生活環境的改變,加上職場工作強度高壓力大。

有越來越多人,在邁入而立之年後,就身患癌症。

一旦確診後,有可能要面臨自費的治療方式,像是標靶藥物等。

這些療程完整做下來的開銷。

少則十來萬,多則上百萬。

對於剛剛置產買房的人,也許才開始付貸款而已。

高額的治療費用,會造成的衝擊,實屬不小。

這種遭遇,將來不會少見。

第一、30歲,每1萬人,有13人,得到癌症;自費治療2成破百萬。

根據健保署重大傷病卡統計

全台,每1百人,有4人領有重大傷病卡

其中,近一半是因為癌症。

進一步,根據癌症登記統計可知。

30歲到34歲,每1萬人,有13人。

當年度確診癌症(包含原位癌)。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2022年統計。

癌症自費治療,有2成的病患,費用會破百萬。

如果要一下子拿出上百萬,對於薪水族,又要交房貸的話,壓力不小。

第二、保障重病,建議優先使用重大傷病險,額度100萬。

重大傷病險,對於癌症保障,是需要積極或長期治療的。

程度上比較偏向中度或嚴重。

如果說原位癌,或輕度癌的部分,重傷險不保障,要用癌症險。

另外,重大傷病險,還有保障其他21項重大傷病。

保障範圍廣,可以說性價比不錯。

如果說預算有限,也可以使用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作為替代方案。

3-4. 用定期型打好地基,再加值保障

投保原則,高保障,低保費。

第一、以定期型為主,預算許可才考慮終身型。

對於已婚人士而言。

在壽險的保額部分,可以用定期型為核心,搭配低保額的終身型為輔。

主要是用終身型壽險,做為主約,來加掛其他險種的定期型附約。

另外,要注意定期型,有無保證續保。

附約,有無附約延續權。

實支型醫療險,可否副本理賠等的細節。

預算充足,做好加值保障。

第二、如果銀彈充盈,可以進一步提高保額,或者,投保其他險種。

譬如,加保癌症險,強化重疾險之癌症不保障的範圍。

住院醫療險部分,加保雙實支或者日額型。

失能險方面,如果確定此生不生,可以考慮終身型或是長期照護險,增加老年失能保障。

另外,有車有房的人,要注重第三人責任險。

像是,汽機車任意第三人責任險,或者住宅的火災地震險等。

3-5. 小結

頂客族,有愛的責任。

已婚人士的人生,就不再有單身狗般的自由。

要開始對另一半負起責任,這時雖未有生兒育女的負擔,也要做好彼此之間的人生規劃。

建議雙方一起討論未來,才能做好投保計畫。

在風險上大多小心意外風險。

並且開始要注意雙方家庭的家族病史,有無癌症方面的問題。

需要逐漸關注,因疾病導致醫療、失能或死亡的風險。

保險配置上,基本標配要有壽險、意外險、失能險、實支型住院醫療險、意外醫療險、重大傷病險。

選擇原則仍以高保障,低保費為首。

定期型是主要核心配置,避免終身型造成的高保費負擔。

假若收入允許,再來提高保額或投保其他險種。

4. 養兒育女族的成人罐頭保單

人生責任最重的階段,就在養兒育女這個時期。

每次看到喜劇電影中,在演繹古人,因故賣身救家的橋段。

總要比拼悲慘遭遇,就會有類似的台詞。

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小孩嗷嗷之類的。

只不過這要是發生在真實人生中,可就不是喜劇一齣。

而現今社會有保險,可做為補救措施,就來談夾心族的保險配置。

4-1. 養兒育女族群最需要保險

如今社會,養兒育女的族群,年齡大約是在35歲至54歲左右。

相對於社會新鮮人,或者已婚未生的輕熟男女而言。

已婚爸媽,對於未來人生多已有明確方向。

職場上有些人會晉升管理職,或者自行創業。

家庭上,小孩會開始進入求學階段 。

至於小孩保險規劃,可以參考新生兒保險

4-2. 預防重病失能,子女和債務保障

對於夾心族來說,小孩是生活的主旋律。

通常在社會職場中,已打滾十來年。

將來的職場發展有清楚規劃,經濟壓力最重,整體收入會逐漸達到職涯高峰。

生活支出方面,因有子女要養育,會逐步邁入燒錢階段。

特別是高等教育費用。

也可能還有父母會需要供養。

另外,已購屋者可能有房貸要償還。

假若還有結餘,也需要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投資規劃。

健康方面,會有越來越多後天性疾病發生,像是癌症、心血管類的問題。

有些人,甚至因此英年早逝。

通常自駕工具,會因為要接送小孩,故多以汽車為主,機車為輔。

4-3. 壽險、失能險、重大傷病險最重要

養兒育女族,生活壓力大,經濟責任重,基本保險配置比較多,有7種。

有壽險、意外險、失能險、實支型住院醫療險、意外醫療險、重大傷病險、癌症險。

大多與已婚未生族群相似,但是投保金額上會較高。

4-3-1. 壽險,建議保額1,500萬

主要保障疾病早逝風險。

通常這個年齡段的人,多數是因疾病因素死亡。

由於夾心族,是整個家族的經濟支柱。

此時大多子女的高等教育費用,可能還沒著落,房貸也還沒有還清。

在面對經濟需求最高的時期,萬一因為疾病而早逝。

可想而知,其家庭情況會變多惡劣。

因此壽險保額,至少要能夠兼顧子女教育費用,與房貸兩方面才能算及格。

第一、35歲到54歲,每1萬人,每年有30人會死;多數是病死,因癌症或心臟病。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35歲到54歲,每1萬人,有11人到46人,會在當年度死亡。

這些死者中,每1百人,有35人是因癌症去世最多。

這個年齡層,不再是事故傷害致死最多

其次,有10人是因心臟疾病。

第二、父母族,建議要有壽險,保障不低於債務與子女養育費

由於夾心族,幾乎身上都有債務,或照顧責任。

如果突然去世,這些經濟責任,就會出現問題。

個人債務方面,通常以房貸為最常見。

根據聯徵中心房貸授信統計可知。

在房貸族中,35歲到54歲,佔六成多,是欠錢主力。

沒還完的房貸,2022年,每件556萬,到590萬。

若是剛借的房貸,2023年第3季,每件921萬,到1,037萬。

若有小孩,還要考慮子女的養育費用,其中大學費用是最大筆。

子女養育費用,變數較多。

根據不正式的網友統計

養一個小孩,到出社會開始賺錢,按普通水準來養,大概要600萬起跳

因此,為了避免自己,因為疾病因素,離開人世。

將債務遺留給家人,或者有家人要照護。

這些處理上的難點,必須規劃壽險。

4-3-2. 意外傷害險,建議保額500萬

主要強化保障意外身亡的風險。

為人父母中,機車族不少見。

像是上下班,接送小孩,買菜之類的。

若是因為車禍或意外,造成死掉或失能。

最好用意外險強化這類保障。

第一、35歲到54歲掛掉的人,每1百人,有8位,是因事故傷害。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35歲到54歲,這個年齡層。

雖然事故傷害致死,比較年輕的族群少很多。

在死者中,每1百人,還有8位。

因事故傷害掛掉,仍居死因第三。

其中因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最多。

第二、保障意外死亡,建議用意外險,高危職業改用壽險。

如果說本身有是自駕通勤,或者外勤業務工作者,更因該投保意外險。

不建議提高壽險額度,來取代意外險。

這部分考慮到相同保額下,意外險保費仍較壽險便宜。

而且還有保障意外造成的失能。

因此一般針對意外死亡風險,仍已投保傷害險為主。

如果說是高危險職業等級,意外險並無保費上的優勢。

就可考慮增加壽險保額,來取代意外險部分。

所以,35歲到54歲,用意外險,來強化意外造成死亡和失能的保障。

4-3-3. 失能險與失能扶助金,建議保額300萬與每月5萬

主要是保障失能風險。

35歲後,就逐漸步入中年階段。

有些人會開始有疾病問題跑出來。

麻煩的是,身體因為生病變成了失能。

頂樑柱失能,會比死亡還可怕。

假設家中的經濟之柱發生失能失能的情況,會有兩方面的問題產生。

首先,自己的醫療照護費用。

一旦發生失能後,立馬就有就醫支出。

爾後若還能工作,可能只是收入減少。

如無法工作賺錢,則自己的生活開銷就要仰賴他人。

若是嚴重到無法生活自理,需要旁人照護。

這時,還會有長期照護的相關費用。

其次,家人的生活開銷。

如果說子女已進入大學就讀,房貸已還清的話。

基本上家裡負擔就減少許多。

但若是小孩尚且年幼,家中剛貸款購置房屋。

在這樣的情形下,要籌措高等教育費用和償還房貸,是相當嚴峻的挑戰。

根據衛福部身心障礙統計可知。

第一、35歲到54歲,每1百人,有4人失能。

35歲到54歲的頂客族。

每1百人,有4人是身心障礙者。

第二、失能多是因為疾病引起。

每1百人,有50人以上,是後天疾病引起。

其次,每1百人,約15人,是意外傷害所造成的。

從這,就可以說明,只用意外險來移轉失能風險,是不足夠的。

因為疾病引起的失能狀況,意外險是不保障的。

第三、35歲到54歲發生失能,可以再活25年以上。

這是從國衛院2011年深入調查統計可知。

身心障礙者,在這年齡段, 失能後的平均餘命,有25年以上。

就算是極重度的障礙程度,也能再活22年。

第四、這些人大多不太能夠賺錢。

35歲到54歲,有6成,是沒有勞動力的。

也就是超過一半是工作失能的程度。

無法自己賺錢養自己。

第五、生活開銷水平不高,仍對家庭經濟影響大。

家庭平均每月開支1.6萬。

每10戶,有8戶,月開支在2萬以內。

看起來,花費部分還可以。

不過,這樣的花費水平。

仍然造成,4成的家庭,賺得不夠花。

也就是,要吃老本或者外援,才能過日子。

在經濟壓力的感受上。

有7成的家庭,曾經對於照護費用,感到吃力。

可以說大部分的家庭,無法輕鬆應對這種經濟壓力。

所以,失能後對於家庭的經濟上,衝擊是不小的。

第六、生活上,有近一半,是需要別人幫忙。

35歲到54歲,每1百人,有45人。

生活上需要別人協助。

更嚴重的,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每1百人,有15人,需要別人長期照護的。

這些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

可想而知,要有家人犧牲工作,來全職照護。

不然,就要花錢請看護來照顧。

第七、35歲失能需求,要有792萬。

我們做個壓力測試。

試算條件:

假設,在35歲失能,極重度。

自己無法賺錢,相當於強迫提早退休。

然後,估計可以再活34年,每月照護費用要2萬元。

這樣的條件下,現在要有792萬,才能應對。

這筆錢只是自己的失能照護費用。

沒有包含子女養育費或房貸。

這時,將可能造成家人的經濟上的嚴重負擔,因此,不可不慎。

第八、建議以失能險,和失能扶助險為主。

一次給付的失能險,保額300萬。

每月給付的失能扶助險,保額5萬。

不建議優先規劃長期照護險。

因為給付標準較高,通常要嚴重失能無法自理程度才有保障。

所以,一家之主,如果失能,無法賺錢且要人長期照護。

我認為這是人身風險中,最可怕的情境。

不但自己的失能照護費用龐大,加上子女的養育費,或者剛貸款買房。

這相當於是失能加早逝,雙重風險,同時發生。

基本上,家庭經濟,很大程度會崩潰。

總之,35歲到54歲的夾心族,不要小看失能風險,務必要做好保障。

4-3-4. 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20萬

主要保障住院風險。

35歲到54歲的養兒育女族。

在子女幼小或是求學階段。

通常是最需要被父母照顧的時候。

如果這時一家之主就醫住院。

將會影響家庭收支與生活作息。

第一、35歲到54歲的人,每1百人,有6人,需要住院;大概要住11天。

根據衛福部醫療統計年報可知。

35歲-54歲的人。

每1百人,約有6人,當年度曾經住院。

住院天數,大概11天就會出院。

第二、35歲到54歲,每位住院患者,一年住院1.8次,花掉健保10.9萬點。

35歲到54歲的住院患者。

每人住院件數,平均是每年1.8件。

每件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6萬。

每人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10.9萬。

由於住院自費部分,變數很多。

目前沒有官方統計可用。

只有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提供每家醫院各種自費醫材價格。

所以,提供住院的健保點數,作為參考。

根據雜誌統計,針對自費醫材部分。

有2成的人,花10萬到100萬以上。

另有2成的人,會花超過5萬。

這些還不包含其他自費部分。

像是病房升等費、手術費之類的。

第三、建議以實支實付型為主,日額型為輔。

在保險商品上,住院醫療險,分成日額型,與實支型。

日額型,是依據住院天數給錢的。

由於住院天數不多,日額型的保障效果,相對有限。

實支實付型,規劃上,以住院雜費的額度為依據。

實務上,通常建議20萬以上,較為適宜。

住院的成本上,可能會有三筆。

首先,要花一筆住院醫療的費用。

再來,自己沒辦法上班,收入變少。

最後,若需旁人照護,可能有看護費用,或家人請假的薪水。

這時要配偶或者其他家人照護。

它們將會陷入蠟燭兩頭燒的情形。

是要同時照顧,年幼小孩,跟住院大人。

不然,就要聘請專門看護。

所以,對於收入不寬裕的家庭而言。

更要做好基本的住院醫療保障。

規劃以實支型為主,保障醫療費用。

另可加日額型為輔,保障看護費或薪水補貼。

4-3-5. 實支型意外傷害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15萬

主要保障意外傷害時的醫療費用。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也常發生。

像是,跌倒、車禍、燒燙傷之類的。

對於騎車上下班,接送小孩,或者從事外勤業務工作的人。

如果因交通事故受傷,不一定會需要住院治療。

很多處理在門診即可完成。

因此住院醫療險是沒法保障。

然而,意外醫療險就不分住院或門診費用。

只要是意外傷害就醫皆有所保障。

第一、35歲到54歲,每1百人,約有5人,因意外需要就醫。

國健署國民健康統計可知。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35歲到54歲,每1百人,有4到5人發生過。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路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35歲到54歲,每1百人,有3到4人發生過。

所以,這個年齡段,因為意外事故需要就醫的比率不低。

第二、意外就醫,多數在門診就完成治療。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35歲到54歲,8成有門診,3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2成有住院。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路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35歲到54歲,8成有門診,6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2成有住院。

所以,因為意外事故就醫,大多只在門診完成治療。

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可能性少很多。

第三、建議用實支型意外險,額度10萬,保障意外門診就醫。

由於實支型住院醫療險,只有保障住院時的自付費用。

若是因為意外傷害就醫,這時不見得會住院。

大部分是在門診或急診,就能處裡好。

在門診就醫,若有自費部分,住院醫療險是不會給付的。

此時,意外傷害醫療險,就有保障。 

意外險,實支保障部分。

實務上,通常建議5萬到10萬,較為適宜。

4-3-6. 重大傷病險,建議投保額度100萬

主要保障重病風險。

隨著長期工作壓力以及年齡漸長,在過了壯年期之後。

罹患重大疾病與癌症的機率,會提高很多。

在這個時期往往也是家庭開銷最大,財務需求高。

倘若偏偏此時此刻罹患重病,而療程又不是健保有給付的項目。

對一個收入普通的家庭,可能要自行負擔數十萬的費用,無非是雪上加霜。

若有投保重大傷病險,即可在醫療費用補上一劑強心針。

第一、35歲到54歲,每年確診癌症,每1萬人,約有50人。

根據健保署重大傷病卡統計

全台,每1百人,有4人領有重大傷病卡。

其中,近一半是因為癌症。

進一步,根據癌症登記統計可知。

35歲到54歲,每1萬人,有20人到70人。

當年度確診癌症(包含原位癌)。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2022年統計。

癌症自費治療,有2成的病患,費用會破百萬。

如果要一下子拿不上百萬,對於薪水族,又要交房貸的話,實屬壓力不小。

第二、保障重病,建議優先使用重大傷病險,額度100萬。

重大傷病險,對於癌症保障,是需要積極或長期治療的。

程度上比較偏向中度或嚴重。

如果說原位癌,或輕度癌的部分,重傷險不保障,要用癌症險。

另外,重大傷病險,還有保障其他21項重大傷病。

保障範圍廣,可以說性價比不錯。

如果說預算有限,也可以使用重大疾病險,作為替代方案。

4-3-7. 癌症險,建議投保額度初次罹癌金100萬

主要保障原位癌風險。

由於癌症的病程,有不同階段。

大致上分成,原位癌、輕度、中度、重度。

而原位癌與輕度癌,通常不在重大傷病險保障內。

所以投保癌症險能夠補強,重大傷病險,不保障的部分。

對於有癌症家族病史,或高危險群,應該要強化保障。

第一、35歲到54歲,每年確診為第0期的原位癌,每1萬人,約有6人。

根據癌症登記統計可知。

35歲到54歲,每1萬人,有4人到8人。

當年度確診是原位癌。

第二、建議用癌症險,以一次給付為主,療程給付為輔。

癌症險一次給付型,額度上100萬較為適宜。

癌症保障,一次給錢,使用上較自由。

療程給付,專項專用,有做才有錢。

一次給付型,針對原位癌,或輕度癌。

通常可先給付1成到2成的保障。

對於資金緊迫的家庭,不無小補。

4-4. 一家之主優先投保,才考慮小孩

投保原則,高保障,低保費。

由於此階段的家庭支出逐漸進入高峰期。

所以基本以定期型為主,預算許可才考慮終身型。

第一、用壽險保障家人生活,需定期做動態調整。

在移轉死亡風險的保額部分。

需視子女人數與學齡階段,以及房貸餘額。

每年做下樓梯式的動態調整。

可以考慮用中長期定期壽險,做好基本保額。

再用一年期壽險來增減保額,並逐年調整。

另可,搭配低保額的終身型為輔助,主要是用終身型壽險,做為主約,來加掛其他險種的定期型附約。

除外,要注意定期型有無保證續保,附約有無附約延續權。

實支型醫療險可否副本理賠。

重大傷病險與癌症險等待期等的細節。

第二、預算充足,做好自身加值保障,才考慮幫小孩投保。

如果銀彈充盈的話,可以進一步提高保額,亦或者,投保其他險種。

譬如,住院醫療險部分,加保雙實支或者日額型。

失能險方面,可以考慮終身型或是長期照護險,增加老年失能保障。

如果說父母的保障已完善規劃,才替尚未獨立子女投保。

由於此時子女大多是學齡期,無工作賺錢的能力。

如果父母保障沒有做足,萬一發生死亡風險或失能風險,小孩將在經濟或生活上無人照料。

4-5. 小結

責任最重的夾心族。

通常多數人在35歲至54歲,會是養兒育女的重要時期。

經濟上責任最重,職場上工作壓力也較大。

而有些人的身體開始出現後天性的重大疾病,因此倒下或早逝。

所以要多注意因疾病所致的死亡風險與失能風險。

這兩種風險可能會使得家中頂樑柱,無法完成賺錢養家的人生任務。

父母保障先完善,再考慮子女。

保險規劃上,基本要有壽險、意外險、失能險、實支型住院醫療險、意外醫療險、重大傷病險、癌症險。

以高保障,低保費為投保原則,配置上用定期型為主力,避免保費過高的負擔。

假若經濟條件允許,先提高保額,或投保其他險種。

如果父母已有完整保障,且收支上仍有餘額,才替小孩投保。

最後,提醒一下。

我認為,如果有需求且想要規劃人身風險保障,盡量要把握在45歲之前的黃金期。

因為之後想買,會開始出現限制。

首先,50多歲後,開始有些產品因年齡限制無法投保,選擇上會漸少。

其次,想要買的,健康條件,不見得允許。

還有,就算能買到的,保費也不低。

所以中年後的保險需求,會逐漸轉成退休規劃或資產傳承。

5. 待退族成人罐頭保單

當爹做娘最欣慰的時候,莫過於培養子女,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生活下去。

而隨著她們長大成人,自己也將逐漸衰老。

在正式退休前,往往還有一段黃金時期。

是自身經濟條件不錯,身體狀況也還健朗。

擁有較好的能力,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對於這些待退人士,要如何保障自己這段精華時期,將在此說明。

5-1. 屆退族經濟責任漸少

屆退族,年齡大多在55歲至64歲左右。

此時如果還在職場打拼,有望成為企業高管,領導組織方向。

若是專業工作者,則到經驗最豐富的時候,可以找接班人傳授經驗。

家庭上,子女應在職場就業,可能自行租屋,或仍與父母同住。

如果已經獨立成家,父母的家庭生活,就進入空巢階段。

5-2. 身體開始老化,去醫院次數變多

開始做準備退休後的生活。

通常離正式退休已不到十年,在職涯發展上,正在高原期或者已過顛峰期。

家庭經濟壓力漸減,多數因該繳完房貸,子女也獨力賺錢養活自己,生活收支結餘較多。

可以投入較多金額在退休金規劃上,不過投資組合須降低風險值,可以增加債劵或存款的比重。

若已累積一定資產,可能還需要著手節稅規劃。

身體健康方面,開始逐漸老化。

若年輕時不注重保養的,會有越來越多疾病症狀出現。

譬如:代謝症候群,三高族。

嚴重一點,會有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洗腎等等。

也許會感概跑醫院見醫師次數開始增加。

5-3. 失能險、住院醫療險、重大傷病險必不可缺

待退族,原則上,相對不適合成人罐頭保單。

因為通常有一定資產可以變現運用。

保險需求上,多是轉變成退休規劃或資產傳承。

如果自身累績的資產不足,無法自己承擔人身風險。

還是可以考慮使用成人罐頭保單的模式規劃。

不過整體性價比,開始沒那麼好了。

尤其60歲後,能買到的人身保障,產品選擇漸少。

就算想買,健康情況,也可能不夠好。

如果能買到,保費也不少。

這些限制條件,也要考量。

所以,這裡的內容,開始側重給已買到成人罐頭保單的人,續約保障參考用。

人身風險的保險基本配置有6種。

有意外險、失能險、實支型住院醫療險、意外傷害醫療險、重大傷病險、癌症險。

除了仍有房貸要還,子女尚在就學,或者有遺產稅務的考量,大致上壽險逐步淡出必要規劃。

5-3-1. 意外傷害險,建議保額500萬

主要強化保障意外失能的風險。

由於這時候養家活口的責任,已經卸下不少。

小孩多能獨立生活,父母可能也已經去世了。

傳統上,應該沒有房貸等債務要償還。

所以,因為自身的死亡風險,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頓的機會不高。

反而,因為意外傷害,導致失能狀態,比較可能會讓家裡財務狀況變差。

這部分,是與養兒育女時期最大的不同點。

但是,因為近年房價高漲,房貸年期可以延長到40年等因素。

未來這個年齡層,仍有債務要還的情況,很可能會增加。

這時,依舊要規劃壽險保障。

第一、54歲到65歲,每1萬人,有76人死亡;每1百位死者,有4人是因事故傷害。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54歲到65歲,這個年齡層。

每1萬人,有76人,在當年會死亡。

在死者中,每1百人,還有4位。

因事故傷害去世,仍居死因第五。

第二、建議用意外險保障死亡風險,也能強化失能保障。

如果說本身是機車族,還是投保意外險。

不建議用壽險來取代意外險。

主要是由於壽險對於失能風險,只有全殘狀態才進行給付。

而意外險則依照失能等級,給於不同比例的保險金給付。

且意外險保費是依職業等級分級,不會因年齡增加而變貴。

所以,對於意外所致的失能,仍已投保意外傷害險為主。

5-3-2. 失能險與失能扶助金,建議保額150萬與每月4萬

主要是保障失能風險。

在55-64歲的族群,失能問題開始越來越嚴重。

失能多是因疾病造成。

子女負擔漸重,自身千萬別失能。

萬一失能後,自身的醫療照護費用龐大。

譬如:就醫支出、生活開銷,可能還有看護費用。

若是之前自身資產累積不多,就要靠子女或者社會福利的協助。

通常這年齡段,小孩也剛出社會工作。

頂多有就剛開始成家,普遍來說薪資收入不高,更別說有什麼資產了。

要是有計畫或者已經買房成家,經濟負擔才剛變重。

若還要承擔自己失能後的一切花費,子女將來的生活就很艱辛了。

根據衛福部身心障礙統計可知。

第一、55歲到64歲,每100人,有6人失能。

55歲到64歲的待退族。

每100人,有6人,是身心障礙者。

第二、失能多是因為疾病引起。

從身心障礙者統計來看。

每1百人,有67人,是後天疾病引起。。

其次,每1百人,約12人,是意外傷害所造成的。

從這,就可以說明,只用意外險來移轉失能風險,是不足夠的。

因為疾病引起的失能狀況,意外險是不保障的。

第三、55歲到64歲發生失能,可能再活20年以上。

這是從衛福部2012年深入調查統計可知。

身心障礙者,在這年齡段, 失能後的平均餘命,有20年以上。

就算是極重度的障礙程度,也能再活16年以上。

第四、失能後,有7成不能工作賺錢。

55歲到64歲,有7成,是沒有勞動力的。

也就是超過一半是工作失能的程度。

無法自己賺錢養自己。

第五、生活開銷水平不高,仍對家庭經濟影響大。

家庭平均每月開支1.7萬。

每10戶,有7戶,月開支在2萬以內。

看起來,花費部分還可以。

不過,這樣的花費水平。

仍然造成,4成的家庭,賺得不夠花。

也就是,要吃老本或者外援,才能過日子。

在經濟壓力的感受上。

有7成的家庭,曾經對於照護費用,感到吃力。

可以說大部分的家庭,無法輕鬆應對這種經濟壓力。

所以,失能後對於家庭的經濟上,衝擊是不小的。

第六、在生活照護方面,不少是需要別人幫忙。

55歲到64歲,每1百人,有43人。

生活上需要別人協助。

更嚴重的,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每1百人,有14人,需要別人長期照護的。

這些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

可想而知,要有家人犧牲工作,來全職照護。

不然,就要花錢請看護來照顧。

第七、55歲失能需求,要有456萬。

我們做個壓力測試。

試算條件:

假設,在55歲失能,極重度。

自己無法賺錢,相當於強迫提早退休。

然後,估計可以再活19年,每月照護費用要2萬元。

這樣的條件下,現在要有456萬,才能應對。

這筆錢只是自己的失能照護費用。

不包含子女養育費或房貸。

這時,將可能造成家人的經濟上的嚴重負擔,因此,不可不慎。

第八、建議以失能險,和失能扶助險為主。

一次給付的失能險,保額150萬。

每月給付的失能扶助險,保額4萬。

不建議優先規劃長期照護險。

因為給付標準較高,通常要嚴重失能無法自理程度才有保障。

5-3-3. 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建議額度20萬

主要保障住院風險。

55歲至64歲待退族,身體機能逐漸老年化。

發生住院治療的情況較高,平均要住兩周才出院。

故這個年齡段的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是與日漸增且開始高於年輕時候。

第一、55歲到64歲,每1百人,約9人需要住院;大概會住2周。

衛福部醫療統計年報可知。

55歲-64歲的人。

每1百人,約有9人,當年度曾經住院。

住院天數,大概14天就會出院。

兩者皆高於全體平均了。

第二、55歲到64歲,每位住院患者,一年住院2.1次,花掉健保15.2萬點。

55歲到64歲的住院患者。

每人住院件數,平均是每年2.1件。

每件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7.3萬。

每人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15.2萬。

由於住院自費部分,變數很多。

目前沒有官方統計可用。

只有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提供每家醫院各種自費醫材價格。

所以,提供住院的健保點數,作為參考。

根據雜誌統計,針對自費醫材部分。

有2成的人,花10萬到100萬以上。

另有2成的人,會花超過5萬。

這些還不包含其他自費部分。

像是病房升等費、手術費之類的。

第三、建議以實支實付型為主,日額型為輔。

在保險商品上,住院醫療險,分成日額型,與實支型。

日額型,是依據住院天數給錢的。

由於住院天數不多,日額型的保障效果,相對有限。

實支實付型,規劃上,以住院雜費的額度為依據。

實務上,通常建議20萬以上,較為適宜。

5-3-4. 日額型住院醫療險,建議投保額度住院每日2千

避免生病住院無人照顧。

因為這階段的父母,小孩大多開始工作。

而另一半年紀也較長,身體勞動能力也沒年輕時好。

如果說自己住院時,需要這些家人的照顧,勢必會有不方便。

而這時需要請短期看護,就可用日額型的住院醫療險來負擔。

亦或者,希望能提高住院期的生活品質。

也可做為病房升等差額,補充的費用來源。

5-3-5. 實支型意外傷害醫療險,建議額度10萬

主要保障意外傷害時的醫療費用。

這個年齡段,因為身體機能開始老化。

漸漸會發現,平衡協調的動作反應與控制能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跌倒機會開始增加。

另外,對於騎車上下班,接送小孩,或者從事外勤業務工作的人。

如果因交通事故受傷,不一定會需要住院治療。

這些意外就醫很多處理在門診即可完成。

因此住院醫療險是沒法保障。

然而,意外醫療險就不分住院或門診費用。

只要是意外傷害就醫皆有所保障。

國健署國民健康統計可知。

第一、55歲到64歲,每1百人,有5人,因意外要就醫。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55歲到64歲,每1百人,有5人發生過。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路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55歲到64歲,每1百人,有3人發生過。

所以,這個年齡段,因為意外事故需要就醫的比率不低。

第二、意外就醫,大多在門診就完成治療。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55歲到64歲,8成有門診,3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2成有住院。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陸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55歲到64歲,8成有門診,6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2成有住院。

所以,因為意外事故就醫,大多只在門診完成治療。

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可能性少很多。

第三、建議用實支型意外險,額度10萬。

由於實支型住院醫療險,只有保障住院時的自付費用。

若是因為意外傷害就醫,這時不見得會住院。

大部分是在門診或急診,就能處裡好。

在門診就醫,若有自費部分,住院醫療險是不會給付的。

此時,意外傷害醫療險,就有保障。 

意外險,實支保障部分。

實務上,通常建議5萬到10萬,較為適宜。

5-3-6. 重大傷病險,建議額度100萬

主要保障重病風險。

人到了中年期,普遍罹患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高很多。

而這兩種疾病的醫療費用很可觀。

自費部分少則數萬元多則百萬元,亦屬常見。

對於積蓄不多的人。

要一下自付高額的治療費用,會造成經濟上的壓力。

所以重大傷病險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重大傷病險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54歲到64歲,每1萬人,有90人,確診得癌症。

根據衛福部重大傷病卡統計

全台,每100人,有4人領有重大傷病卡

其中,近一半是因為癌症。

進一步,根據癌症登記統計可知。

54歲到64歲,每1萬人,有90人。

當年度確診癌症(包含原位癌)。

高於全體平均值。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2022年統計。

癌症自費治療,有2成的病患,費用會破百萬。

對於儲蓄不多的人,如果要拿出上百萬,還是會有壓力的。

第二、建議優先使用重大傷病險,額度100萬,保障重病。

重大傷病險,對於癌症保障,是需要積極或長期治療的。

程度上比較偏向中度或嚴重。

如果說原位癌,或輕度癌的部分,重傷險不保障,要用癌症險。

另外,重大傷病險,還有保障其他21項重大傷病。

保障範圍廣,可以說性價比不錯。

如果說預算有限,也可以使用重大疾病險,作為替代方案。

5-3-7. 癌症險,建議額度初次罹癌金100萬

主要保障原位癌風險。

由於癌症的病程,有不同階段。

大致上分成,原位癌、輕度、中度、重度。

而原位癌與輕度癌,通常不在重大傷病險保障內。

所以投保癌症險能夠補強,重大傷病險,不保障的部分。

對於有癌症家族病史,或高危險群,應該要強化保障。

第一、55歲到64歲,每1萬人,有8人,確診有原位癌。

根據癌症登記統計可知。

55歲到64歲,每1萬人,有8人。

當年度確診是原位癌。

第二、建議癌症險,以一次給付為主,療程給付為輔助。

額度上100萬較為適宜。

癌症險的保障,一次給錢,使用上較自由。

療程給付,專項專用,有做才有錢。

另外,一次給付型,針對原位癌,或輕度癌。

通常可先給付1成到2成的保障。

對於資金緊迫的家庭,不無小補。

5-4. 錢夠多,強化醫療與失能終身保障,和遺產規劃

投保原則,高保障,低保費。

第一、基本還可用定期型做為配置核心,搭配最低保額終身型壽險為輔助。

主要是做為主約,來加掛其他險種的定期型附約。

除外,要注意定期型有無保證續保。

附約,有無附約延續權。

實支型醫療險可否副本理賠。

重大傷病險與癌症險的等待期、免責期、豁免保費等的細節。

預算有餘,增加醫療或失能保障。

這階段因為收入大多不差,而家庭支出不高。

假若每月現金流量還不錯,可以提高保額,或者投保其他險種。

譬如,住院醫療險部分,可以考慮終身型。

失能險方面,可以考慮終身失能型或是長期照護險,增加老年失能保障。

若有要投保高額保費的險種。

需要注意退休後,如果還在繳費期,能否負擔的起保費支出的問題。

第二、保障債務與責任的壽險需求減少。

由於傳統規劃上,這時大多繳完房貸。

而小孩也開始工作,能養活自己。

對於父母來說,財務負擔已經減少很多。

所以比較不怕,因為意外或者疾病造成的死亡風險。

即變因此身故,對於配偶或者子女而言,生活並不會陷入困頓。

但是對高淨值的爸媽,則需要思考隨死亡風險而來的遺產稅問題。

可能會有高保額的終身壽險需求,來做為傳承資產的方法之一。

5-5. 小結

經濟負擔減少,準備退休生活。

有累積高額資產的人,風險承受度高。

這種就不一定要用成人罐頭保單,來移轉人身風險。

小有積蓄的屆退族,年齡多在55歲至64歲。

此時,多在職涯高原期,到逐漸傳給年輕後輩。

多數整體經濟狀況良好,家庭沒有太多負擔。

健康方漸,身體逐漸老化,發生重大疾病的機率增加,醫療需求與日漸增。

要為退休養老期多做準備。

著重強化醫療與失能保障。

保險配置,建議要有意外險、失能險、住院醫療險、意外醫療險、重大傷病險、癌症險。

以高保障,低保費為投保原則,還可用定期型為主力。

假若經濟條件許可,提高保額,或投保其他險種。

可以考慮終身型的醫療險與失能險,提高老年時期的保障。

6. 退休族成人罐頭保單

正式退休後,能夠安養晚年,含飴弄孫是最好的日子。

隨著人類生活環境的改變,與醫療照護技術的進步,人均壽命不斷的延長。

台灣在少子化的人口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的老年問題產生。

退休族該如何安排,才能確保自己的退休生活安然無殃?

6-1. 健康為先,清閒度日

退休養老族,大多是65歲以上的族群。

這時已從職場退休。

少數精英人士,也許還會在企業,擔任名譽顧問傳承經驗。

有些專業人才,可能還能自行執業。

家庭上,子女已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兩老得空能探望子孫。

若是配偶有一方先身故,另一方可能與子女同住。

家庭進入衰老期階段。

6-2. 小心落入下流老人

依賴退休金過日子。

在退休後,基本上是負擔自身生活開支為主。

多數的經濟來源,是仰賴社會保險的老年給付。

或著,企業的退休金,亦或自備退休年金。

而子女也許會定期給予孝養金。

如果有在自行投資理財,此階段應降低風險,以固定收益組合為主。

健康方面,老化程度逐年變高。

如果身體情況較差,可能終日以醫院為家。

像是偏癱老人,會需要長期復健。

而慢性疾病患者,可能藥袋比錢袋還多。

因此,有不低的機會,不健康的日子會多過健康狀態。

6-3. 不可缺少失能險、失能扶助金、住院醫療險

65歲以上的退休養老族。

如果已經累績高額的資產或退休金,足夠應對人身風險的話。

這種有錢的老人,原則上,不太需要用保險移轉人身風險。

比較可能是需要著手節稅與資產傳承下一代的保險規劃。

假使還是有需要規劃人身風險保障。

這時候年齡較高,健康條件可能不夠好,想買也不一定能投保。

通常超過65歲想要投保,產品選擇上少。

70歲以後,大概只能買壽險,其他人身保障買不到。

所以退休族就算能投保,保費也不便宜,這些限制條件也需要考量。

這裡的內容,主要是讓已買到成人罐頭保單的人,參考退休後是否要持續續約。

保險基本配置有4種。

有意外險、失能險、住院醫療險、意外傷害醫療險。

部分不擅理財的人士,會需要即期年金險。

6-3-1. 意外傷害險,建議保額300萬

主要保障意外失能的風險。

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會持續性的老化。

即便是健康狀態,其肢體的平衡與協調能力,也較年輕時差。

可能對於環境動態感知退化,反應也比較慢。

若是日常生活不注意,容易發生跌倒的情況。

也有些老人,還是會騎機車去買菜、看醫生、做復健。

一旦受傷,程度也往往較為嚴重。

若因意外傷害導致失能狀態,很可能就此難以復原。

第一、65歲以上,每1萬人,每年有334人死亡;其中每1百人,還有2位,因事故傷害。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可知。

65歲以上,這個年齡層。

每1萬人,有334人,在當年會死亡。

在死者中,每1百人,還有2位。

因事故傷害去世,仍居死因第九。

第二、建議用意外險保障死亡風險,且強化失能保障。

不建議用壽險來取代意外險。

主要是由於壽險對於失能風險,只有全殘狀態才進行給付。

而意外險則依照失能等級,給於不同比例的保險金給付。

且退休族的意外險保費相對較便宜。

因為意外險保費是依職業等級,不會隨年齡增加而變貴。

所以,對於意外所致的失能,仍已投保意外傷害險為主。

6-3-2.失能險與失能扶助金,建議保額150萬與每月4萬

主要是保障老年失能風險。

65歲以上的退休老年族。

出現失能的問題,機會是大幅增加的。

雖然老年人的餘命相對少,但有不少都要旁人照護才能生活。

這也是近年政府為何要開辦長期照護制度。

假若失能後,自身的醫療照護費用支出龐大。

譬如:就醫支出、生活開銷,可能還有看護費用等。

如在退休前資產累積不多,無法自己負擔這些開支。

就要靠子女或者社會福利的協助。

小心久病床前無孝子。

隨著少子化,將來扶養比只會日漸高攀。

年輕人在低薪資的工作環境下,想要成家立業,已經很艱難。

若還要長期照顧家中兩老,這種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這時候就很有可能產生道德風險。

也就是發生棄養問題,甚至弒親悲劇。

即便政府有意在社會上,建立完善的長期照護制度,恐怕也不容樂觀。

光看現有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

像是勞保、軍公教保、健保、國民年金等。

仍需不斷改革,才能免於破產。

而長期照護的制度,不論財源從何而來。

可想而知的是相關照護給付,勢必不會多好。

因此,除了寄望政府的長照制度外。

本身因該加保相關的商業保險,而失能險與失能扶助金就是必要險種之一。

根據衛福部身心障礙統計可知。

第一、65歲以上,每1百人,有14人失能,開始暴增。

65歲以上的退休老年族。

每100人,有14人是身心障礙者。

第二、失能中,一半因疾病引起,3成因自然老化。

從身心障礙者統計來看。

每1百人,有54人,是後天疾病引起。。

有33人,是老化造成的。

從這,就可以說明,只用意外險來移轉失能風險,是不足夠的。

因為疾病引起的失能狀況,意外險是不保障的。

第三、65歲以上發生失能,可以再活15年到4年。

這是從衛福部2012年深入調查統計可知。

身心障礙者,在這年齡段。

失能後的平均餘命,有15年到4年。

就算是極重度的障礙程度,也能再活13年到3年。

第四、收入上,這些老人要靠老本或別人接濟。

65歲以上,基本是沒有勞動力的。

幾乎已經無法賺錢養自己。

第五、在生活開銷水平不高,仍對家庭經濟影響大。

家庭平均每月開支2.1萬。

每10戶,有8戶,月開支在3萬以內。

花費比其他年齡層高。

不過,這樣的花費水平。

仍然造成,3成的家庭,賺得不夠花。

也就是,要吃老本或者外援,才能過日子。

在經濟壓力的感受上。

有7成的家庭,曾經對於照護費用,感到吃力。

可以說大部分的家庭,無法輕鬆應對這種經濟壓力。

所以,失能後對於家庭的經濟上,衝擊是不小的。

第六、生活照護方面,7成會需要別人幫忙,近4成需要長期照護。

65歲以上,每1百人,有69人,生活上需要別人協助。

更嚴重的,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每1百人,有37人,需要別人長期照護的。

這些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

可想而知,要有家人犧牲工作,來全職照護。

不然,就要花錢請看護來照顧。

第七、65歲的失能需求,要有319萬。

我們做個壓力測試。

試算條件:

假設,在65歲失能,極重度。

自己無法賺錢,相當於強迫提早退休。

然後,估計可以再活13年,每月照護費用要2萬元。

這樣的條件下,現在要有319萬,才能應對。

如果自己名下資產不足以負擔。

這時,將可能造成家人的經濟上的嚴重負擔,因此,不可不慎。

第八、建議以失能險,和失能扶助險為主,長期照護險為輔。

一次給付的失能險,保額150萬。

每月給付的失能扶助險,保額4萬。

不建議優先規劃長期照護險。

因為給付標準較高,通常要嚴重失能無法自理程度才有保障。

6-3-3.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建議額度20萬

主要保障住院風險。

65歲以上退休老年族,身體機能加速老年。

發生住院治療的情況較高,平均要住近兩周才出院。

故這個年齡段的住院醫療費用支出,將高於年輕時候。

第一、65歲以上的人,每1百人,約20人需要住院,大概要住12天。

衛福部醫療統計年報可知。

65歲以上的人。

每1百人,約有20人,當年度曾經住院。

住院天數,大概12天會出院。

兩者皆高於全體平均了。

第二、65歲以上,每位住院患者,一年住院1.9次,花掉健保16.6萬點。

65歲以上的住院患者。

每人住院件數,平均是每年1.9件。

每件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8.8萬。

每人住院健保點數,平均是每年16.6萬。

由於住院自費部分,變數很多。

目前沒有官方統計可用。

只有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提供每家醫院各種自費醫材價格。

所以,提供住院的健保點數,作為參考。

根據雜誌統計,針對自費醫材部分。

有2成的人,花10萬到100萬以上。

另有2成的人,會花超過5萬。

這些還不包含其他自費部分。

像是病房升等費、手術費之類的。

第三、建議以實支實付型為主,日額型為輔。

在保險商品上,住院醫療險,分成日額型,與實支型。

日額型,是依據住院天數給錢的。

由於住院天數不多,日額型的保障效果,相對有限。

實支實付型,規劃上,以住院雜費的額度為依據。

實務上,通常建議20萬以上,較為適宜。

6-3-4.日額型住院醫療險,建議額度住院每日2千

避免生病住院無人照顧。

此時子女大多忙於工作。

而配偶,可能已經過世。

或者,年紀較長,身體勞動能力也沒年輕時好。

如果說自己住院時,需要這些家人的照顧,勢必會有不方便。

而這時需要請短期看護,就可用日額型的住院醫療險來負擔。

亦或者,希望能提高住院期的生活品質。

也可做為病房升等差額補充的費用來源。

6-3-5.實支型意外傷害醫療險,建議額度20萬

主要保障意外傷害的醫療費用。

由於老人身體功能退化,對於環境變化,應對能力較慢。

所以易發生跌倒受傷,此時就醫不見得需要住院。

如果門診即可完成治療,住院醫療險是沒法給付。

而意外醫療險就不分住院或門診費用,只要是意外傷害就醫皆有所保障。

國健署國民健康統計可知。

第一、在65歲以上,每1百人,有8人,因意外需要就醫。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65歲以上,每1百人,有8人發生過。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陸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65歲以上,每1百人,有3人發生過。

所以,這個年齡段,因為意外事故需要就醫的比率不低。

第二、意外就醫,多數在門診就搞定。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跌倒、墜落等,需要就醫治療。

在65歲以上,8成有門診,5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2成有住院。

過去一年曾經因為陸上交通事故,需要就醫治療。

在65歲以上,8成有門診,7成有急診。

要注意的是,只有3成有住院。

所以,因為意外事故就醫,大多只在門診完成治療。

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可能性少很多。

第三、建議用實支型意外險,額度20萬。

由於實支型住院醫療險,只有保障住院時的自付費用。

若是因為意外傷害就醫,這時不見得會住院。

大部分是在門診或急診,就能處裡好。

在門診就醫,若有自費部分,住院醫療險是不會給付的。

此時,意外傷害醫療險,就有保障。 

意外險,實支保障部分。

實務上,通常建議10萬到20萬,較為適宜。

6-3-6.即期年金險,部分條件者可投保

主要避免長壽風險。

第一、退休金一次領取者,可考慮投保。

由於部分人士,在退休金制度上,選擇一次領取。

或者,之前有累積為數不小的存款。

但因自身不善於理財投資。

卻又怕之後的退休生涯,通貨膨脹將老本侵蝕殆盡。

此時可以考慮投保即期年金險。

用一次繳清,次期開始分期領取。

轉換成定期的現金流,進入口袋。

這對於生活或是人身風險上能提供一些保障。

第二、內部報酬率,需打敗長期通貨膨脹。

一般現金流量,只要有付出且能收回的險種,都是可以計算內部報酬率。

而投保即期年金險,最基本就是實質購買力不能減少。

不過在低利率環境,保險公司推出的商品,通常不會有多好。

所以投保之前一定要自行學會計算清楚,而不是只聽業務員所講的。

必盡保險也只是規劃退休金的其中一種工具,並不一定會是最適合你的。

6-4. 需注意保障年齡與保費支出

規劃原則,高保障,低保費。

用定期型做為配置核心,要注意定期型有無保證續保。

附約有無附約延續權。

實支型醫療險可否副本理賠、等待期、豁免保費等的細節。

第一、投保或續約,需注意被保險人年齡上限。

目前商業保險中,除了保證續保外,最高投保年齡約在65歲。

如果年輕時沒有購買保險,就要依靠在子女的團體保險之下。

或者投保專門的老年保單。

不然,就要找到最高投保年齡,有上修70歲至80歲的終身壽險。

也許進行投保還會要求體檢,為此才可能加掛相關定期型附約。

第二、退休後,仍在繳費期,要注意保費負擔能力

經濟許可,可提高醫療或失能保障。

如果財務條件,能負擔保費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保額,或者投保其他險種。

譬如,住院醫療險部分,可以考慮終身型。

失能險方面,可以考慮終身失能型或是長期照護險,增加老年失能保障。

若有要投保高額保費的險種。

需要注意退休後,如果還在繳費期,能否負擔的起保費支出的問題。

對高淨值的爸媽,則需要思考隨死亡風險而來的遺產稅問題。

可能會有高保額的終身壽險需求,來做為傳承資產的方法之一。

6-5. 小結

拒絕成為下流老人,享受快樂退休人生。

養老族年齡多在65歲以上,通常從職場退下,子女多已成家立業。

如果退休前已有高額資產的人,風險承受度高。

這種就不用成人罐頭保單,來移轉人身風險。

假使沒有那麼多錢,而且健康不良,醫療照護需求高。

若不幸失能,需要長期照護,要注意老無所依的道德風險。

退休前就要做好保險規劃,注重醫療與失能保障。

投保配置上,建議要有意外險、失能險、住院醫療險、意外醫療險。

如果投保年齡許可,以高保障,低保費為投保原則,可用定期型為主力。

若預算許可,提高保額,或投保其他險種,可以考慮終身型的醫療險與失能險,提高老年時期的保障。

另外,退休金一次領取者,可考慮即期年金險,來避免老本耗盡。

7. 成人罐頭保單規劃案例

成人罐頭保單,這種規劃模式,比較適合18歲到45歲之間的人。

主要理由有三點:

  • 這個年齡段的人,沒有足夠的錢,能夠應對人身風險。
  • 年輕人身體比較健康,不太會因體況被拒絕,可行性高。
  • 相同的高保障下,保費相對便宜,性價比好。

45歲以上,如果有累積足夠資產,通常也可以選擇自行應對人身風險。

如果沒有那麼多錢的話,還是可以參考成人罐頭保單的規劃理念。

同時,相對會要多付一點保費,換取合適的保障。

7-1. 保障與保費分析:25歲,年收入50萬,年預算3萬

假設以一位25歲男性,內勤工作者,年收入50萬。

現在一年預算3萬左右,希望有雙實支

規劃出以下三種方案:

  • 方案A:單實支+重大傷病+防癌險+失能險(非保證續保)+意外險
  • 方案B:雙實支+重大傷病+防癌險+失能險(非保證續保)+意外險
  • 方案C:雙實支+重大傷病+防癌險+失能險(保證續保)+意外險

7-1-1. 保障分析表

保障風險保障項目方案A方案B方案C
早逝疾病身故10萬20萬 310萬
意外身故410萬430萬 510萬
重病重大傷病(含癌症)100萬100萬 110萬
輕度癌症20萬20萬 30萬
重度癌症100萬100萬 150萬
癌症手術(最高)   6萬
癌症住院/每日   3000元
癌症住院補貼/每日   1500元
醫療病房費(實支實付)2000元5000元 4000元
意外住院增額(日額)2500元2500元 1500元
住院雜費20萬35萬 26萬
意外醫療限額15萬15萬 11萬
住院手術(最高)   32萬
住院特定手術(最高)32萬35萬 32萬
門診手術(最高)3萬4萬 3萬
重大燒燙傷(一次金)500萬500萬100萬
失能疾病失能金150萬150萬 300萬
意外失能金550萬560萬800萬
疾病失能扶助金/每月4萬4萬 5萬
意外失能扶助金/每月4萬4萬 5萬
意外失能扶助金/每年 1.5萬 
意外失能補償金 200萬 200萬 100萬

7-1-2. 保費分析表

投保首年度保費20歲25歲30歲35歲40歲45歲
方案A2萬2.1萬2.3萬2.8萬3.4萬4.6萬
1.9萬2.1萬2.5萬2.9萬3.4萬4.2萬
方案B2.6萬2.9萬3.3萬4萬4.7萬6.2萬
2.6萬2.9萬3.4萬4萬4.6萬5.6萬
方案C3.9萬4.3萬5萬6.4萬8.3萬11.8萬
3.3萬3.8萬4.6萬5.7萬7.1萬9.6萬

7-2. 可視預算與需求做調整

規劃個人以2.9萬,可以獲得以下人身健康的保障。

這個規劃,方案B包含:

雙實支住院醫療險,住院雜費35萬,門診手術4萬。

重大傷病,100萬

防癌險,100萬,一次給付型。

失能險,一次給付150萬。每月給付4萬,最高領到720萬。

意外險,400萬。

第一、方案B,保障算是中等程度。

美中不足的是,失能保障,還是有點低。

但是,這受限於市場產品。

是以不保證續保的失能險做規劃。

第二、如果要再強化失能部分,預算要再提高。

作法上,最佳方式,是改成保證續保的失能險。

像是方案C,可以拉到300萬與每月5萬。

如果預算可以提高,但相對有限。

也可以提高意外險的額度,只強化意外造成的失能保障。

第三、雙實支並非必要做法,也可以減成單實支。

如果考慮預算問題,也可以消減承單實支型,像是方案A。

要注意的是,以上三個方案,只作個人的人身健康保障規劃。

第四、有債務責任,需另外規劃壽險保障。

如果說,家裡條件較差的,像是,還有負債。

或是,確定有退休父母要養。

另外,已經有房貸或者小孩要養的。

這些費用,要額外計算。

然後,建議使用壽險,進行早逝風險保障。

8. 結論

成人罐頭保單,適合45歲以下,且有高性價比。

規劃理念是用高保障、低保費為核心。

用來保障三大人身風險,像是,早逝、失能、重病。

本篇內容,提供許多統計數據。

為了是在事前,相對客觀地呈現風險樣態。

而每個人對於這些數據,主觀感受上是不一樣的。

很大程度取決於個人條件與性格偏好。

從事後結果論的角度,只有「中」跟「沒中」兩種。

所以,也建議你花點時間思考以下問題:

  • 你如何確定,自己不會發生風險?
  • 如果發生風險時,你會如何應對?
  • 你有那些資源可以使用?
  • 可動用的資源,是否足夠應對?
  • 如果資源不夠,會有那些衝擊?

在45歲以下的人生階段,可分成三個。

第一階段、年輕單身期,30歲以內。

剛出社會,收入不多,機車族。

意外風險高,保障注重因意外,造成失能與死亡。

所以,必備意外險與失能險。

第二階段、雙宿雙飛的頂客族。

30歲到35歲,已婚但未生子,剛買房的族群。

保障意外與癌症,導致失能或死亡。

並確保早逝後配偶能還清房貸。

建議要有壽險、意外險、失能險。

第三階段、養兒育女族。

35歲到54歲,結婚生子,有車有房,有父母要養。

這是最需要保險的一群人。

預防自己重病失能,做好子女和債務保障。

由於這個階段經濟壓力最重。

身體也步入中年,有些疾病開始冒出來,像是癌症。

最重要是壽險、失能險、重大傷病險。

過了45歲之後,像是職場待退族、退休養老族。

成人罐頭保單,不是處裡人身風險的優先解決方案。

因為幾乎都有累積一些資產可以運用。

成人罐頭保單,按照目前市場上的組合。

每年預算,大概要準備2.5萬到6.5萬。

規劃上已經能達到全面且中等級別的保障。

如果你對成人罐頭保單有興趣,且需要協助規劃。

歡迎你與我聊一聊。

Edwar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保護!